English | 中文

古晋中学(国民型)

20世纪初叶,古晋各属华人社团纷纷创办学堂,由本属创立的民德学校也早在1916年开办,校址在今日的汉阳街31号店。

随着教育事业的扩展,本会在1932年增办幼稚园,1933年增办初中,并开设英文班。1936年在全体执委及会员同乡的落力筹集下,终于购买古晋马提斯路一块面积3.201英亩的地段,作为民德学校校园。其产业属本会所拥有。

 

1942年日军南侵,学校停办。1945年光复,战后十三社团决定不分畛域,统筹统办,群策群力,办学育才,所有各属小学,统一名称为中华小学。

1946年古晋华教已发展到开办中华中学的新阶段,将华文教育提升至中等教育程度,当时的校舍就是借用本会民德学校原址,也就是今天的古晋中学校址。

随着时代的进展,1951年中华中学已增设高中部,直至1958年春,中华中学已扩展为三间中学,中中高中部迁至朋岭新址(现在一中)上课,晋中原址改称为中华第二中学。

1962年砂拉越仍为英属殖民地,但政治形势发生巨变。砂拉越正在酝酿独立,其时英殖民地政府教育部实施新教育制度,颁布10年改制计划,在此制度下:

   (a)  接受政府津贴:母语可继续教授,以英语为媒介语,成为津贴学校,政府聘用校长与教职员,负责学校行政,同时负责50%学校硬体设施费用。

   (b)  若不接受政府津贴,则继续成为民办学校,举凡教职员之聘用与学校一切设施皆应自理,媒介语可用华语,但仍须遵从政府规定之课程纲领。

   (c)  政府开办之中小学,一切费用概由政府负责。

为考虑华裔子弟未来有多管道的生存空间,衡量得失,本会毅然决定一方面不退出统筹统办的校董会组织,与其他社团一道出钱出力办好独中。另一方面则收回二中校址,独自创办古晋中学,接受政府津贴。

由本会所筹组之古晋中学校董会遂於1962年12月获准注册,负起管理古晋中学的新使命。

晋中在本会校董会的监督下,向来着重巫,华,英三种语文并重教授。特别是华文,虽属选考科,但因是华裔母语,我们虽无明文规定,但也定为主修科,而且积极鼓励。对于华文科考试考获佳绩者,还特别颁发奖励金,以资鼓励。

本会的职责,自民德学校创校迄今,特别注重学校硬体设施,多次重建校舍。最近一次在2008年12月2日晋中行政楼及初级科学楼燬于大火之后,本会成立 晋中重建委员会,代表来自本会,晋中校董会, 晋中校友会及晋中家教协会。重建计划获得各界人士的支持及政府拨款,重建委员会完成重建行政楼及3栋新校舍的使命。

关心学校之发展、学生的活动、纪律、成绩以及教职员生的福利,也是本会时刻不能松懈的工作。